<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民政局关于推进 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的指导意见

        市民政局关于推进 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的指导意见

        2022-08-29 11:55 有人被365黑过钱吗_365bet体育赌场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3-00722 发布日期 2022-08-2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有人被365黑过钱吗_365bet体育赌场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民政局 文    号 武民政〔2022〕28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各区民政局、各功能区社会事务局(城乡工作处):

        为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整合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更好满足困难群众救助服务需求,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根据《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武办发20228号)要求,现就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能够很好解决少数困难群众经政府救助后仍难以摆脱困境和现有救助政策盲区等问题,能够更好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救助需求。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形成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机制,是促进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推进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衔接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府重点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加强衔接的有效途径,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富裕。

        二、积极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

        (一)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政策衔接。对政府救助制度和政策尚未覆盖或经政府救助后仍然存在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及时对接慈善资源,由慈善组织根据困难情形、困难程度,给予慈善帮扶,弥补政府救助不足。鼓励引导慈善组织优先向因患重特大疾病、遭遇重大灾害事故、突发意外事件等刚性支出较大或者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对象提供慈善帮扶,进一步在助医、助学、促进就业等方面拓展慈善救助领域,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救助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救助服务,填补政府救助政策的空白。

        (二)加强救助需求与慈善项目衔接。各级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应着力搜集、整理、分析日常社会救助工作中汇集的救助对象需求信息,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的救助意愿和需求,经救助对象同意后,主动向慈善组织提供困难对象的慈善需求信息。各级慈善事业业务主管部门应分类梳理慈善组织的业务范围、擅长领域等情况,引导各慈善组织结合自身专长和能力,合理设置慈善项目,对属于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主动实施救助。

        (三)加强救助对象认定方式衔接。建立和完善“逢救必核”机制,鼓励各类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救助前与民政部门对接,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作为救助的重要参考。民政部门要依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主动对接慈善组织,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即时进行反馈,利用大数据赋能慈善救助,帮助慈善组织减少调查环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动态监测机制,完善困难群众信息库,及时依法依规向慈善组织提供纳入监测范围的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易致贫返贫人口以及因突发意外支出大幅增加或者收入锐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对象信息。各级慈善事业业务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慈善救助资源数据库,为对接慈善资源提供基础信息。强化困难群众信息库与慈善救助资源数据库共通、救助政策与慈善资源信息共享,使困难群众能够尽快获得慈善组织的公益帮扶,使慈善组织能够迅速找到救助对象。

        (五)创新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服务类救助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拓展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方式方法,引导慈善力量逐步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访视照料、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

        三、切实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的保障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应把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民政与相关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基层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形成多元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应注重发挥各级慈善会在培育慈善项目、协调慈善资源、引导慈善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根据慈善组织的项目设置、目标人群、救助意愿、援助能力等因素,统筹规划不同组织的救助区域、救助范围和救助项目,科学制定慈善组织参与救助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慈善组织规范参与社会救助,最大限度提高慈善救助效率。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区民政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在建立专项基金、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争取财政支持投入引导资金,动员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在公益慈善组织设立专项基金,力争每个区都设立慈善救助专项基金。鼓励引导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设立慈善冠名基金,用于特殊困难群众帮扶。

        (三)加大舆论宣传。定期评估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救助项目,推广宣传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团队专业、绩效突出的慈善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公益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积极参与慈善救助事业,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慈善救助的良好氛围。

        有人被365黑过钱吗_365bet体育赌场_365彩票下载1.0.0老版本民政局

        2022829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